文章来源:无冕财经
他曾带领团队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跻身新三板的筹备和挂牌工作,目前精鹰传媒股票交易方式已顺利变更为做市转让,尽快进入创新层成为王建章下一个进击目标。
▲ 王建章,精鹰传媒董事长、总经理。
“公司最初筹备上新三板的时候,找了好几家券商,他们都说我们体量太小了,然后直接挂电话拒绝”。
近日,广东精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半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会上,董事长王建章首次向管理层讲述公司进军资本市场一路走来所经历的人和事。
精鹰传媒正式成立于2007年,作为一家全媒体影视内容提供商,公司员工多为技术型人才。而就是这样一支技术团队,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6月,仅用了8个月就达成了挂牌新三板的目标,并获得天星资本、东兴证券、中银国际证券等多家投资机构的融资。
作为一家成长于二线城市的中小企业,精鹰传媒凭什么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顺利闯入新三板的阵容?又凭什么获得投资机构和投资人的青睐?对于这些问题,王建章给出的答案是:杂念、速度快;不放弃、敢碰壁;有想法、敢创新。
2013年7月,王建章在北京出差的途中听说了新三板要扩容的消息,当时他的直觉告诉自己,这对公司未来成长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但令人遗憾的是,自2004年大学毕业后,他一直都是从事影视制作技术类的工作,在金融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怎么办?
出于对新三板的执着,后来,王建章通过百度搜索了解到深圳有新三板主题培训班,就毫不犹豫地给自己报了名,成为培训班第一期学员,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学起。
现在回想起来,他坦言,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但同时也很充实,感觉自己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每天面对的都是大量的新知识。这些知识储备,对公司接下来的股改和挂牌都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不要放弃学习,这是真理。”王建章笑着说。
与券商透明沟通,不遮掩不逃避
公司真正开始筹备登陆新三板是从2013年10月开始的。“那时候,我们找了好几家券商,都说我们的体量太小了,上不了,然后直接挂掉电话”。王建章说。后来通过介绍,王建章与东兴证券一位负责人建立了联系,“他刚开始也不是很感兴趣,我一直坚持让他亲自来公司看过之后再做决定,后来他来广州出差,就顺道来公司看了一下,觉得我们还不错,于是就做了公司的券商”。
在与东兴证券的通力合作下,精鹰传媒用了大概3个月的时间就把所有准备工作基本搞定了。2014年春节过后,又做了一些细节的调整与完善。根据新三板的要求,申请挂牌的公司注册资本至少要达到500万元,而精鹰传媒当时仅有51万,如何在短时间内把钱凑起来,成为公司实现挂牌的最大阻碍。
“我是一个目标非常明确的人,一旦认准什么事情,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王建章介绍说。面对注册资金的短缺,他的选择是将爸妈已经在云南给他买好的房子卖掉。“那个时候,很多人对我的做法不理解,他们认为,何时能挂上牌还是个未知数,而且即使挂牌成功也未必能融到钱,不值得这样的投入”。但他一直坚信,进军资本市场无论是对公司品牌的长远发展,还是对公司的规范化运营,都是一次正确的选择。
公司挂牌后,王建章曾受邀出席多个场合,与其他企业家分享挂牌经验。他说,有的企业挂牌需要耗时几年,其中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如何与券商博弈上,而精鹰传媒是不遮掩、不逃避,券商问什么答什么,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这也是精鹰传媒能快速实现挂牌的主要原因之一。
▲ 精鹰传媒在北京正式挂牌。
融资多次碰壁,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4年6月,精鹰传媒在新三板正式挂牌,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融资了。但对于精鹰传媒来讲,首轮融资并不顺利。用王建章自己的话说,2014年11月-12月,是他人生中最为灰暗的一段日子。
据王建章透露,近年来,随着媒体行业和公司自身的发展,精鹰传媒一直都在积极谋求业务转型升级,并开始布局T2O2O(电视+线上+线下)模式,首个项目计划在2015年1月正式启动,需要资金1500万元,也就是说资金必须在2014年12月底到位。所以,那段时间里,王建章在广东地区跑了N家银行,也找了不少投资人,尽管他们认可精鹰传媒的模式,但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公司固定资产有多少,作为一家刚刚成长起来的公司,精鹰传媒的财务报表并没能打动他们。
后来,王建章将公司的融资需求向券商东兴证券做了反映和沟通,东兴证券将其推介给了北京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可能是前期受到的打击太多了,以至于王建章第一次去北京找天星资本董事长做路演的时候,他都不怎么抱希望了。庆幸的是,在仅1个小时的沟通中,他发现和之前接触的投资机构不同,天星资本关注的是公司的团队、模式及未来的成长性,而非现有的固定资产、规模和收益。
在天星资本董事长办公室路演结束后,王建章当天就从北京飞回了广州。一周后,精鹰传媒与天星资本正式达成投融资合作协议,后者投资1000万元。“包括后来加入投资的东兴证券、中银国际证券,他们对公司的关注点基本是一样的。这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能够找到一家懂你的投资方是多么的重要。”王建章说。
没有现成模式参考,允许员工试错
时至今日,精鹰传媒的员工已经由最初的只有4人发展到超100人,如何对投资机构和员工负责,成为摆在王建章面前最为重要的问题。为此,挂牌之后,商业模式创新、品牌战略规划、内部股权激励等,这些都成为了公司的工作重点。
挂牌这两年,也正是精鹰传媒的转型时期。“现在回头去看,挂牌第一年,我们的转型节奏有些快,今年呢我们开始从加法转做减法,重点是在业务、制度等各个方面作调整优化,把一些赔钱业务或未来没有增长性的烧钱业务砍掉,集中攻破稳定增长或者爆发增长的项目,让我们的根基更稳。”
据了解,目前精鹰传媒作为母公司,主要以影视内容制作为核心业务,其全资子公司精鹰酷视则是重点打造“电视+线上+线下”流量变现产业,在王建章的脑海中,他对公司的规划是未来成长为一家“内容+产业”的传媒产业集团。
对此,王建章坦言,转型升级中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拿来作为参考,只能靠自己去做市场验证。“所以,我们允许公司员工在可控的范围内去试错,不试错或许连成功的机会都没有。包括我们今年推行的项目责任制,就是鼓励各个项目团队主动去尝试,把团队的能量与潜力释放出来”。
也正是这样一种开放包容的干事精神,推动着精鹰传媒实现一个个目标,包括新三板挂牌、股票交易方式变更为做市转让、T2O2O模式正式落地等等。王建章认为,在新一轮的资本洗牌中,务实的企业会越来越好,只会画饼或者搞泡沫的企业终究会被淘汰。“公司下一阶段的目标是进入创新层,并计划未来五年内在A股上市,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时代,处处充满商机。但只有当你真正俯下身子的时候,才能体会创业之难。
资金、团队、股东、模式,是每一家创业公司都要经历的坎,任何一道坎迈不过去,创业或许就会前功尽弃,唯一能“破”这些难题的便是:坚持,再坚持。
有一句非洲格言说,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一群人走。对于精鹰传媒而言,年轻是他们最大的创业资本,创新则是他们生存下去的不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