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精鹰传媒副总裁邢雅丽:对扎堆题材疲惫,某些"过火"类型不会再重点投资_精鹰传媒集团
当前位置: 主页 > 精鹰新闻 > 精鹰新闻 >
专访精鹰传媒副总裁邢雅丽:对扎堆题材疲惫,某些"过火"类型不会再重点投资
发布日期:2020-12-07 14:32
  

“作为投资公司,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收到项目方案,这可以作为反映行业的一个缩影。目前扎堆提案的依然是传统题材的套路式策划创作,新东西不多,而这些都会反映到未来一两年的市场中去,消化这些项目会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近两年过于扎堆的类型片,除非特别优秀的项目,一般已经不会再进入精鹰传媒的重点投资范围。

 

精鹰传媒副总裁 邢雅丽

 

从资深投资者的视角来看,网络电影领域现在到了一个什么阶段?

 

“今年开始走进大片时代”,邢雅丽所下的定义,基于《奇门遁甲》《倩女幽魂:人间情》的出世。包括她所在的精鹰传媒,几家业界最大的投资公司、最头部的制作团队与宣发公司共同的有意为之,推着网络电影走出了跨门槛的第一步。

 

这是一个可能会持续数年的变革过渡期。一方面,令投资者欣慰的是行业和项目持续的迭代向前,“从业团队越来越成熟,市场环境趋于成熟,项目风险开始减少”。并且,当下的行业已经不会再像2018年时,因单片的市场冲高就随之产生大量冒进泡沫;规矩、理性,在行业里扎得更深了些。

 

但另一方面,行业的整体性突破,尚需时日。邢雅丽最在意的症结,就是题材开发和项目创作的同质化、套路化。

 

“作为投资公司,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收到项目方案,这可以作为反映行业的一个缩影。目前扎堆提案的依然是传统题材的套路式策划创作,新东西不多,而这些都会反映到未来一两年的市场中去,消化这些项目会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近两年过于扎堆的类型片,除非特别优秀的项目,一般已经不会再进入精鹰传媒的重点投资范围

 

“如果想在打破天花板、扩大用户基数这方面实现更多动作,接下来对我们电影的故事能力会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投资回报率下降,是行业性现象

 

作为网络电影领域最大的投资者之一,精鹰传媒每年会投约50个项目,以已经上线的《大蛇》《齐天大圣·万妖之城》《巨鳄岛》《无双花木兰》《少林寺十八罗汉》等为例,可以看出基本聚焦于头部项目和头部制作者,且项目成功率是逐年上升的,现在会超过80%。

 

在鱼龙混杂粗放发展时代的2016年入场,精鹰传媒自然也踩过不少坑,诸如项目烂尾或成片质量过差、资金被挪作他用、制作方倒闭等等行业现象都曾撞上过,而今,已累计投资过200个项目的他们,早已完成了行业经验积累阶段,同时邢雅丽也看到现在的行业比之过去成熟、靠谱得太多。

 

据了解,他们现在每年不到两成的亏损项目中,一部分是由于本身制作存在问题,一部分是成片不错但发行策略出现失误导致没有实现应达的市场表现,还有一部分则是创新步子没有踩准时间节点。

 

由此也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网络电影是可以完成当下基本标准的,而现在的风险主要存在于现有从业能力与市场新的碰撞上,这也很实际地成为大多数从业者继续稳打安全牌的重要考量。

 

“我们不会过于纠结单个项目的投入产出,都是由全年的所有项目去审视衡量,整体盈利水平能够达到预期,亏损在可承受范围内,就是达到目标了。”合理的预期,使得他们也总能容留出一些空间给难得的敢创新的创作者。

当然,从投资者的角度,对于具体投资方式他们也会有审慎考量。

 

“现在我们收到的项目里,不会出现大亏的情况,但会存在小的风险,比如题材创新风险,IP改编的成功性问题,或者说因政策影响而带来的上线问题。如果存在这些风险,我们可能就会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方式。”

 

风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会考虑投入产出比。目前每年分账真正过千万的项目占比仍偏低,因此如果根据评估测算,项目的预估票房与平均水平持平或只是略高一点,投资方式会相对保守;而如果有些项目的票房预估能超过平均水平一定比例(比如超过20%),就会用相对大胆的投资方式激励制作和宣发合作团队,共同实现更好的突破

 

邢雅丽向我们坦言,就精鹰传媒自身的投资回报率来说,较之刚入场的前两年是在下降的。而这一定程度上也是行业发展渐趋成熟平稳的体现。

 

“过去项目体量不大,投资回报自然有的会成倍,而现在网络电影趋于平稳,平均单部体量基本都在800万到1000万区间,票房水平也基本比较稳定。随之带来的是,从另一面来看,亏损的项目比例和资金比例也是在不断下降的。”

 

这一现象也是行业性的,下一步的空间无疑就寄望于天花板。

 

对项目的投资关注点,是动态变化的

 
 
 
 
 
 
 
 
 

 

除了参与《奇门遁甲》和《倩女幽魂:人间情》,精鹰传媒近两年投资出品的重点项目中,一个很具代表性又很特殊的,就是《毛驴上树》了。

 

网络电影中的第一波主旋律,不到400万的制作成本,收回的是过千万的分账票房与比较大的市场反响。

 

“正常情况下我们是一周开一次项目评审会,但这个项目是拿到我们这边以后,三天就敲定了,并且我们的投资份额还比较大。当时剧本其实还在创作中。肯定是有风险的,但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做点口碑。”

 

决策速度虽然快,但事实上敢冒风险靠的不是脑子一热,主旋律更绝不是“万能药”。邢雅丽认为,至少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考量是否投资主旋律题材,最核心的还是会看团队

 

“《毛驴上树》的故事创作,在网络电影团队的基础上融入了传统影视剧的编剧与演员元素,这是我们当时比较看重的点,这么多年的传统影视制作积淀,对政策的敏感度,关于主旋律故事应该怎么讲,他们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而同样一个题材,如果放到一个纯粹做网络电影的团队去,不一定能做到这种程度,或者说他们用习惯的网络电影套路去讲这个主题,很多东西讲不明白。

《毛驴上树》之所以具代表性,另一方面在于它也反映出,随着行业的发展,在其中的投资者也好制作者也好,都在不断调校自己的能力经验体系。

 

“从一开始到现在,我们对项目始终有几个主要的评估指标,但在不同阶段,这些指标的侧重或优先程度是有变化的。比如早期我最先看的是题材类型,因为那个阶段网络电影非常吃题材红利,但这两年我们慢慢有所调整,会先看故事大纲做得怎么样,看剧本,然后再去考虑这个题材是不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如果不是目前的主流题材,我们也会评估它作为一个创新题材的风险,是否在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只要可承受,我们是愿意去尝试的。” 

 

又比如关于演员的因素,早期精鹰传媒不会关注,“其实更准确地说是没法关注,因为没什么可去选择的”;而稍往后一个阶段,当稍微熟面孔一些的演员开始进入行业,这就会成为精鹰传媒对项目评估中一个很亮眼的加分项。但尤其是到今年,越来越多影视演员进入,它的“加分能力”又开始微降,“这时我们可能就会更多去想,这个演员适不适合类型,适不适合这个故事”。 

 

这可能会是一个始终在波动和调整的动态过程,没有哪个元素是绝对的升维或降维,当项目对元素的倚重度不再单一,当某一因素的加权值不断变化,反映出的正是行业发展的阶段状况与走向。

 

主投不主控,当前有两大主类型

 
 
 
 
 
 
 

 

 

“跑步”进入网络电影领域,规模上量之后,所有网络电影投资人都将面临在主投环节上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区位。

 

“我们的定位是,主投不主控”,邢雅丽说得很明确。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愿意通过资本的加持,让更多的好项目实现落地,让更多的团队参与到这个行业,并从中得到成长,所以现在精鹰传媒除了投资项目,也会投资一些具有潜力的团队。并且像我刚才所说,我们不会过于纠结单个项目的情况,就是因为我们一直想做的事情是投资整个行业,网络电影也好,网络剧也好,整个分账赛道是我们未来要做的。” 

对于主投项目,精鹰传媒主要会有两大偏好方向。

 

网络电影方面,由于公司位处“武术之乡”佛山,功夫片类型成为他们的一个天然情结,在遇到合适项目时,会更多地考虑做主投。网络剧方面,就是已经有过成功试水的刑侦悬疑题材。

 

此外,也仍会有一些灵活度,留给一些不计题材但特别看好的项目。

 

在这些主投项目中,精鹰传媒会投入相对最大份额,占据前三出品方甚至第一出品方的位置。“毕竟我们现在已经是佛山的一个龙头企业,需要发挥对当地文化产业的一个促进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同处粤语文化圈,目前精鹰传媒也在与香港影视资源进行密切对接,对一些经典香港动作片IP进行网络电影的改编合作,最快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就有项目开机。

 

“现在关键就是在谈一些比较好的演员,希望将经典可以更好地演绎。”

 

而在这些项目的落地执行上,他们坚持合作的会是最头部的团队。尽管头部制作团队的进入可能会使得成本增加,但邢雅丽认为是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的。

 

“头部团队的底气足,敢想敢做,他们敢组最好的团队、做更好的制作,他们也可以撬动一些其他人撬不到的好演员。可以说他们现在就是在解决网络电影怎么去做创新的问题,做创新自然要有一些投入,所以就看从投资的角度,你认不认这个事情。” 

 

题材创作套路化,编剧环节最急缺

 
 
 
 
 
 
 

 

 

谈及网络电影当下最大的短板,邢雅丽认为是编剧环节。

 

“我觉得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在这个行业里找一个好的编剧太难。短期内最快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就是一些优秀电视剧或者院线的编剧,能够下沉到网络电影中,通过他们的专业力给网络电影领域一些新的带动和启发。”

 

在核心创作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尽管不少从业者持续在制作水平和专业操守上实现升级,但问题依然在沉积。

 

“现在讲故事都已经陷入到一个套路化模式之中。”

 

这种套路化,一方面是出于商业收益安全的考量,很多从业者仍倾向于几个主流传统类型——从经营的角度来看,这种倾向性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从长远来说,它会令行业少了可以往前迈一大步的创新驱动。

 

相比来说,另一种“套路化”则危险得多,一个选题一种故事火了,扎堆跟风,甚至“搬抄”,就蜂拥而来——但网络电影领域的迭代实际上是最快速的,受众的口味也在快速变化,许多项目也都很快成为市场上的庸作。“做到这个阶段,我觉得至少应该要有一个行业自觉了,不要老是去抄一些东西。”

 

“当然,像今年其实有一个现象,网络电影开始尝试新的类型片,比如科幻。我们去横店探班的时候,也去看了几个科幻项目,觉得还不错,可能届时能够跟现有的这些题材形成一个差异化。这是一种尝试,肯定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如果说做得不行,可能成为先烈,但如果能爆的话,我们判断它们肯定会爆得很高,甚至可能对行业走向产生一个阶段性的影响。”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