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玖、阴超、董冠杰、尚东鸣、项水柳、刘朝晖、高锐、林珍钊、黄旭峰等头部影视人与头部网络电影人现场“脑暴”。
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的探索,几乎所有的公司与创作者都在提出,需要有相对特殊的工业化、品控、宣发流程,前期开发周期(尤其是策划和剧本阶段)要相比其他类型显著加长。比如近期上线的一些典型现实题材的前期开发时间,都已达到一年左右的周期。
此外,关于明年,很多公司都想要在PVOD付费点播上多蹚一蹚。
作者:蓝二
编辑:王子之
版式:王威
网络电影领域重要投资者精鹰传媒的根据地佛山,正在成为重要的“南方影视中心”,而近期在这里举行的“金南狮网络视听行业发展大会”,也成为年末传统影视公司与网络电影头部公司“脑暴”的一个重要节点。
2020>2018+2019。
根据统计,到11月,2020年已有约70部网络电影分账过千万。而业内人士预估,算上最后一月,这一数字可能达到80+,比此前两年加起来的数量都多。
我们能够明确感受到的是,经过去年底到今年底这一周期,“院”与“网”之间已经不大见到明显的“对抗”心态了,相反,人们在进行更透彻的探讨,与更实际的快速动作。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为两者之间的坚冰与边界在消融、在模糊——但重要的是此时已经没有盲目自信的一方——人们谈的既不是网络对院线的“取代”或院线对网络的“降维打击”,而是关于两者的“共生生态”。
此时不管是传统影视人抑或网络电影人,他们都在从更多面去思考两者之间真正的多维关系。
“或许是一个ToC市场真正融合的机会”
“当院线停摆,最高品质的院线电影不再集结于视频平台时,平台电影频道的流量会下降”——这一流量池也是网络电影所依靠的最重要资源之一,也就是说,“电影行业从业者真正的竞争对手可能是游戏、短视频,甚至是线下密室逃脱等各种娱乐形式,而不只是线上、线下的竞争”。
这是经过今年疫情,淘梦创始人阴超最大的感触。这也不仅仅是他一人的感受,事实上当短视频加速攻城略地之后,许多传统影视人也已经看到了这一点。黑天鹅的冲击,令”危机“的剖面更显露。
“我们进一步看到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更多是一个共生体的生态。”
关于这种共生生态,不同环节的参与者当下正在由各自立场去挖掘不同面。
目前阶段,在传统影视人看来,院线与网络主要存在可能的是“属性与场景”上的区别,前者偏社交,后者偏解压;前者重沉浸体验,后者便于内容获取。而这一差异性事实上也可适用于院线电影内部,网络恰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院线中不同受众基础的影片的排片矛盾,起到一定的竞争分流作用,给予创作多一种伸展空间和可能性。
资深制片人,同时也是《八佰》的制片人朱文玖,就明确提出,“一些好故事、好的剧情类影片,包括一些没有那么高投入产出、在院线拿不到高排片的作者电影,就可能会大量去互联网。我们公司可能会有三部片子做这样的尝试”。
近些年做了不少优秀获奖影片的工厂大门影业,是这一尝试的先手代表。他们的《春江水暖》在今年因受疫情影响,就采取了先于院线点映7天、随后直接上平台PVOD付费点播的做法。这一模式初步跑通后,据创始人黄旭峰透露,已经跟爱奇艺又签了7部类似模式的影片合作;并且会从生产端到发行端都进行相应适应。
在以朱文玖和黄旭峰为代表的传统影视人看来,在格局和电影本体上,院线电影和网络电影还是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前者的进入,也会带来强力的反哺,有利于提升网络内容的整体品质。
但与此同时,他们对于网络阵营所显现出的数据力量、用户洞察和营销打法都是非常看重的,因此也都在以适应的心态加入。众所周知,朱文玖所代表的7印象已经系列化地与腾讯在进行网剧《鬼吹灯》的制作,而黄旭峰则表示工厂大门也将与网络电影头部之一的映美合作自身的第一部网络电影。
映美传媒联合创始人、COO高锐也从更多的接触面感受到了传统影视人上升的融合意愿,“今年最初是因为没有院线项目可做,一些院线级的特效团队抽出空来做网络电影了,但经过这样的接触尝试过程后,他们都说今年开始就要专门建立针对网络电影的团队。如果大家明年去看上线的网络电影,能看到这些层面真的会是一个新的级别”。
人才和题材的流动是双向的,不仅仅是院线流入网络领域,另一端,由于网络电影生产制作的活跃度与灵活性,也即将反过来给院线电影及整个中国电影进行类型丰富的人才补充和题材类型的补充。
从人才方面来说,由于项目体量相对较小,网络电影领域给了很多新导演拍上片的机会,加上头部公司有意识的规划扶持,可以看到近两年网络电影对人才的吸纳培养,已经成为整个行业新人培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少年轻头部网络导演或团队都陆续收到了传统影视制作的机会。
从题材类型来说,尽管不同专业人士有不同的观察侧重点,但共识的是,院线电影与网络电影的偏好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区隔度。
在导演林珍钊看来,中国当下的院线电影更侧重故事、情感以及接近现实,而网络电影更多是类型片,并且他认为,下一个网络电影红利会是“大类型片”。
而在高锐看来,两者的题材差异含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差异。
“目前观察来看,网络电影会更在乎外在的一些东西,比如美学层面非常强烈,又比如说对用户的洞察,也关注一种外在的表现,哪些东西是目前网民更有兴趣的,一些弹幕的点能否激发人们对这件事情的直观兴趣和感受,等等。而院线我发现他们更在乎向内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情绪,比如说真实感,这个片子是不是真的能够反映到现实社会的一些问题,以及它提倡的价值主张也很重要。院线电影经常讲离场感,你很认同这个电影的价值观,出去以后又介绍给其他朋友看,这样后续的票房才能产生。当然,这些因素在院线和网络间也在快速地进行融合,只是考量的标准不一样。”
正是有了这些差异性的存在,事实上可以令题材类型的创作更具流动性,在更合适的受众、渠道上进行合理匹配——其最突出代表,可能正是奇幻题材当下在院线和网络间不同的待遇表现。
此外,对于院网共生,经过在《倩女幽魂》上的实践,吾道南来创始人刘朝晖也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
“院网同步真正的价值在哪里?也许就是一个ToC市场的真正的融合。”
当院线电影真正能够进入网络领域“碾压”时,网络电影生产者就必须真正面对不能由ToB市场获得过多补贴或寻租空间的境况,只能依靠真正的好制作,争取C端用户的付费投票。
“集中尝试,试错成本是最低的”
融合的过程中,势必也会有竞争的洗牌。相比有话语权与实力的头部公司在融合中的自信,一些中小公司则正在形成这样一种自我警醒:明年会是比较关键的一年。在他们看来,今年一些传统影视公司已经入局,而他们是否会带来质的差异,是否会形成降维打击,明年将会有答案。
“明年如果能活下来,就真的活下来了。”
与此同时,从明年开始,网络电影自身整体也在进入理性增长期,其进一步升维路径也是行业深入思考的问题。
从多家头部发行制片公司的维度来看,工业化,是他们普遍最关注的方面。
但这个阶段关于“工业化”的重视,已经不再是单个项目制作层面的工业化,而是作为制片大厂的工业化流程提升,站在这个维度之上,要实现的是对行业批量项目的品质管理,对行业资金流转的效率提升,以及对行业人才的有效培养,由此是打造网络电影行业升维的大基础。
“我们看到美国好莱坞的工业化,是一整套流程和标准,有工会、统一的收费标准、设备的标准、剧本的格式标准等等,我觉得对于一个行业长期发展来说,除了做更丰富的类型,很重要的是培养腰部生产力量,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阴超这样表示;而网络电影当下失败的项目60%是因为策划方向错了,40%则是执行方面出了问题,因此恰需要头部制片大厂有真正的“大厂作用”。
“我们这样的头部公司,一年做40个项目,开发项目可能上百个,点子两三百个,如何把这些构想变成内容去开发、去备案、去报审,如何组建团队拍出来,这是一个重要的流程和过程,如何通过标准化流程将效率提高。另一方面,我们自己签了几十个编剧和导演,对于年轻的导演如何配合他们或者给他们赋能,这也很重要,我们希望用我们的整个制片流程帮助他们更好地判断对方向,同时能够执行好整个制作环节。”
从具体的项目创作领域来看,内容打磨、题材创新这两方面是当下网络电影最关键的瓶颈,已经是老生常谈,需要的是更有力的动作。
在内容方面,尽管仍处磨砺阶段,但网络电影从业者已经在形成相对独立的认知,比如在他们看来,传统影视人入场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仍需要进行。
在项氏兄弟CEO项水柳看来,网络电影的剧本创作有特殊难度,“创作人既要了解互联网思维、用户观影习惯,又要符合电影创作规律和讲故事逻辑,还要了解播放终端的一些属性。当然网络电影的一个好处是,你的内容可以最短时间内接收到用户的反馈,这是区别于院线电影的,离观众非常近;但内容创作这一块,这几年行业在剧本上投入的时间还是不多,超过3个月的已经算不错了,大部分可能更少,就一个月甚至更短。这么短的时间内出好的剧本、故事,而且要符合网络视听属性,其实还是挺难的。接下来还是希望大家在剧本创作这一块可以加大时间投入,多关心用户的情绪反馈”。
而在题材创新上,非常有发言权的奇树有鱼的探索经验是,“集中尝试试错成本是最低的,如果把创新拆成一年年跨,其实成本很高”。
“我们这一年做得比较大胆,原来大概每年创新题材占比严格控制在15%到20%,现在我们一下子跨到了50%。我们今年前10个月所有项目的投资回报中,创新题材也是最高的,90%,高风险、高回报。所有的爆款其实都来自于创新红利,建议大家多下功夫。”奇树有鱼创始人董冠杰这样表示。
从去年起,科幻、战争、现实主义等题材成为网络电影策划开发中的一些新亮点,其中尤其以现实主义题材最受关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于这一题材的深入开发是会打破市场对于网络电影“题材单一”“视效为重”的刻板印象,也是网络电影故事文本以及价值立意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一方面网络电影项目讲求开发周期要短、上线要快,但对于这一特殊题材,几乎所有的公司与创作者都在提出,要有相对特殊的工业化、品控、宣发流程,前期开发周期(尤其是策划和剧本阶段)要相比其他类型显著加长。以近期奇树有鱼最新上线的《中国飞侠》为代表,一些典型现实题材的前期开发时间都已达到一年左右的周期。
而不仅仅是题材探索,关于明年,几乎所有头部的老板们都表示,要在PVOD上再多蹚一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