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鹰片场丨“叹花灯”不只是一种记忆,还有一种情怀叫传承_精鹰传媒集团
当前位置: 主页 > 精鹰新闻 > 精鹰片场 >
精鹰片场丨“叹花灯”不只是一种记忆,还有一种情怀叫传承
发布日期:2016-11-15 09:46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明朝画家唐溟
 

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从上面这首诗不难看出,自古以来,花灯在中国民间非常受欢迎。
佛山彩灯有着700多年的历史,是岭南民间艺术的瑰宝,也是当地人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2008年5月,佛山彩灯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近日,精鹰传媒《匠心•守望》系列纪录片走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宏宇,用镜头讲述彩灯佛山那些事。

 
系出名门  传承妈妈灯色绝活
 

黄宏宇的母亲杨玉榕是佛山彩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以制作花、鸟、虫、鱼等动植物灯色著称,其早期作品《彩龙凤灯》曾被印制成邮票发行,代表作《灯芯瓜子灯》获广东省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银奖,《龙凤大彩灯》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
2007年1月,杨玉榕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简陋场地 精湛技艺
 
我们的拍摄团队首先来到了黄宏宇的彩灯制作工厂。小编看到,为了腾出更多空间制作彩灯,这里的布置相对比较简单。地上摆满了彩灯的制作材料和一些半成品。在厂房的上面挂了很多成品的彩灯,有鱼、小白兔、蝴蝶、蜜蜂、向日葵等,上面都配衬着绚丽多彩的剪纸图案非常精致漂亮。

黄宏宇看着母亲扎作花灯长大,从自己懂事开始,每天都与彩灯为伴,与同伴一起玩的游戏也与扎灯有关。
起初,黄宏宇没想过入这一行,上大学读的是建筑专业,后进入了大型建筑集团公司。但他不喜欢工地,2000年,22岁的黄宏宇在母亲退休后不久,沿着她的轨迹迈出了第一步,毅然继承传统的灯色制作技艺。
在传统的基础上,黄宏宇发展和创新了更多新产品,作品“五彩鱼鳞灯”、“鳌鱼”、“团团圆圆”均获省市灯展奖项。

佛山秋色非遗代表
 

佛山彩灯是佛山秋色中六色之一,2016年佛山秋色巡游中,黄宏宇制作的“秋色赛会”彩灯车做为彩灯方阵代表在秋色巡游中展示。
一个大型的灯色展,需要很多复杂的工序,“秋色艺术灯的制作即费时又费工,经济效果也不高,市场的需求不多,制作的人越来越少。”但黄宏宇并不悲观,他认为秋色艺术灯是佛山传统特有的另类工艺品,是佛山人的独创,在全国堪称仅有。

筹备彩灯社团
 

黄宏宇还与佛山科技学院的学生合作,筹备彩灯社团,希望能够大力推广宣传佛山彩灯文化。
拍摄团队跟随黄宏宇的脚步来到了佛科院,他与学生们亲切交流,深入学生群体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彩灯文化。
黄宏宇非常欢迎学生去彩灯工厂参观学习、实践,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


最后,小编想说,到这里,《匠心•守望》系列纪录片第一季就完成全部拍摄,正式进入后期剪辑工作了。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一睹为快啦!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