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鹰故事丨我愿做一只“开荒牛”,不断挑战未知的自己。_精鹰传媒集团
当前位置: 主页 > 精鹰新闻 > 精鹰故事 >
精鹰故事丨我愿做一只“开荒牛”,不断挑战未知的自己。
发布日期:2016-06-08 09:07
  

“我下午4点还有个会,所以要把采访的时间提前一下。”

与精鹰传媒新媒体平台运营项目总监刘晓琳的访谈,比之前计划的时间提早了约半个小时。“不好意思,你们发过来的采访提纲我简单看了一下,还没来得及仔细想,要不你们直接问吧,在公司那么多年了,我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她说。

刘晓琳,2009年10月加入精鹰传媒,多年来一直主抓设计工作,曾参与过广东珠江频道、湖北卫视、江苏卫视等电视媒体包装设计项目,由她设计的湖北卫视logo至今都在使用。

对于设计,刘晓琳有自己的见解与坚持。我们希望那些热爱或者正在从事设计工作的小伙伴们,能从她的故事中找到一丝共鸣或启发。

其实在来精鹰之前,我已经工作了5年。
 
说起最初加入精鹰传媒的情景,刘晓琳告诉我们,其实在来公司之前,她已经工作了5年。“大四那一年,我来佛山旅游过年,正好有一次面试的机会,后来就一直在那家公司做了”。

刘晓琳告诉我们,她在上一家公司工作时,主要是负责一些企事业单位和文化传媒公司的平面设计,“所以在做电视台的项目时,认识了精鹰传媒当时的亮哥,现在的刘总,他那时候主管公司的设计工作。”

后来刘晓琳来到精鹰传媒,担任设计主管一职。她介绍说,第一天来公司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是公司第3位女生,其余都是纯一色的男生。“公司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大家都很年轻,很有活力,”刘晓琳笑着说。

 

“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电视包装的工作,刚来的时候,我连什么是定版都不知道,还好有之前的底子在,重新学起来也不是很难。”至今,刘晓琳清楚记得,在精鹰传媒接的第一个案子是中国纪录片协会的logo设计,从此之后,她陆续参与到广东珠江频道、湖北卫视、江苏卫视等电视媒体的包装设计项目,而佛山近年来非常有知名度的活动,如亚洲艺术节、珠江形象大使竞选、新年音乐会等,都能从中看到她设计的作品。

以下为刘晓琳设计作品




小结
 

电视包装与单纯的平面设计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要考虑动态与空间的效果,要用立体的思维去做。

而且,在一个电视包装项目中,设计起的是承前启后作用,既要把文案创意的东西表现出来,还要考虑后期动画制作能否实现的问题,必须懂得如何与团队进行配合,更能考验出一个设计师的综合能力。

                                                                                                               ——刘晓琳
 
中标湖北卫视VI视觉设计,是最刺激和过瘾的事。
 
在《精鹰故事》已发布的一篇稿中,我们曾提到2012年,精鹰传媒从全球数百家公司中脱颖而出,中标湖北卫视logo及整体VI视觉体系设计的事情。刘晓琳就参与了这一项目,而且是作为设计主力,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晓琳说,当年精鹰传媒的服务客户主要集中在广东地区,如果能拿下湖北卫视这个项目,对于公司今后开拓其他省份的业务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难度非常大,北京、上海甚至国外一些知名设计公司都参与了那次竞标,相对来讲,我们公司的知名度都比不上他们”。

为了做好充足的准备,刘晓琳和另外两位同事几乎进入了疯魔的状态,每天都在写方案、做方案,还要做诉标的预演,前前后后折腾了一个多月,基本天天加班。“我觉得那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态,就是无论如何,我都要豁出去了。”而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精鹰传媒中标湖北卫视logo整体VI视觉体系设计。“到今天,湖北卫视的logo都在用我们设计的版本,而这也是我设计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湖北是鱼米之乡,尤其是省会城市武汉正好位于长江干流与汉江的交汇处,我们的logo正是从这种交汇获取了灵感。”不过,刘晓琳也告诉我们,湖北卫视logo的设计现在仍存有争议,有人觉得他太丑了。对于这种争议,她认为,设计的好坏并没有可量化的衡量标准,关键是在审美的基础上,满足用户的需求。

图为刘晓琳设计的湖北卫视logo

小结

 

设计师在做设计的过程中总会存在一种自我意识,觉得设计只要“好看”就可以了,但其实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客户对设计的应用意图,因为无论再好的设计,如果不能落地,只是“花瓶”而已。

最好的做法是在充分了解客户的意见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设计起到“加分”作用,即便客户的意见与设计的审美要求相悖,也不要急于去否定他们,还是要充分沟通,彼此理解。

                                                                                                               ——刘晓琳

 
不管是建议还是质疑,都能带给自己启发。
 
 
2016年,精鹰传媒正式实施项目责任制,刘晓琳与同事温嘉瑜同为新媒体平台运营项目团队的总监,需要对团队的业绩进行负责,而这也意味着,她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设计师,而是要带整个团队去开拓市场,实现更大的突破。

在项目团队刚刚成立之时,刘晓琳每天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我们能做什么,怎么去开拓业务”。她说,经过十几年的工作沉淀,她发现企业对品牌运营和推广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而品牌运营不仅仅是设计的问题,而是针对客户品牌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的方案去解决问题

“之前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做设计,现在要出去跑市场了,刚开始见客户的时候会非常紧张,对于客户的问题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刘晓琳坦诚讲,那段时间感觉自己变成了“业务员”的角色,一点都不像自己了,而这也不是她想要的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现在,刘晓琳发现,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客户,每个人的沟通方式和想法都不一样,“不管是客户的建议还是质疑,这些都能带给自己启发,逼迫自己快速成长,能够真正为客户解决问题。”

刘晓琳告诉我们,经过前期的摸索与碰壁,他们已经将项目团队的业务根据市场的需求及自己的优势进行了梳理优化,并陆续签订了一批项目,“一切都刚开始,希望以后会越来越好,”她说。

图为刘晓琳与她的团队同事

 

小结
 
从一个单纯的设计师,变身成为一个项目团队总监,虽然我现在主抓的还是设计工作,但做设计的思路与看问题的方式都发生了明显改变,会从更多的维度去把握和统筹项目,能在品牌推广的大格局中去考虑设计部分,站在客户的角度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刘晓琳
 
谈精鹰:感恩所有经历过的人和事
 
严格算起来,刘晓琳接触精鹰传媒是蛮早的,而在精鹰传媒的这些年,她也见证了公司一步步的变革、调整与发展。

从一个只有十几人的团队,成长为今天员工超百人的公司,并成功在新三板挂牌。“过去这些年,公司做了不少让我们让外界惊讶的事情,包括在新三板的挂牌,竟然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实现,这给予了我们员工很大的信心”。

刘晓琳在设计行业摸爬滚打了十余年,对于这个行业有着比较成熟的认知。她说,单单在佛山,每天都会有很多家文化广告公司注册,同时每天也有不同规模的公司死去,而精鹰传媒自扎根以来,从佛山扩展到周边城市,再到跨省,形成全国性的市场布局,靠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和公司领导高瞻远瞩的眼光。

 

说到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刘晓琳说,来公司后遇到的挑战蛮多的,包括当年的湖北卫视竞标,“正是湖北卫视的突破,后来我们又接了湖北公共、湖北生活的项目。”她口中的“挑战”还包括精鹰传媒在2015年成立全资子公司——精鹰酷视,“这是公司发展战略的调整,也是新市场的拓展,我们配合做其中的电视购物、网站、APP设计,这些都挺具挑战性的”。

“凭良心讲,精鹰传媒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只要有你想法有实力,在这个共平台上,公司会尽力支持你去实现。”刘晓琳回顾自己在精鹰传媒走过的7年时光,她说,她感恩在这里经历的所有人和事,感谢公司带给她的成长,而她会一直扮演着“开荒牛”的角色,不断挑战未知的自己,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唯一遗憾的是,这么多年了,个人问题还没解决,你们要不要在稿子里替我征个婚?”她笑着说。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