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鹰故事|在这个遍地都是导演的时代,充满着机遇和挑战。_精鹰传媒集团
当前位置: 主页 > 精鹰新闻 > 精鹰故事 >
精鹰故事|在这个遍地都是导演的时代,充满着机遇和挑战。
发布日期:2016-05-16 09:16
  

【导读】

精致的小屋,四周挂满了各时期的作品海报,近看烟灰缸内未熄灭的烟头,一缕灰烟渺渺升起,墙角摆放着三个墨绿色的弹药箱,那是上条大电影拍摄所留下的道具,办公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剧本和一瓶红牛。

这就是精鹰传媒广州分部李飞导演所在的办公室。

采访在下午的两点半进行,我与同事小婷从佛山的精鹰总部出发,由于车技不佳,我们决定乘坐地铁前往。

话说刚一见面,同事小婷就来了一句:“李导,你看起来比上次年轻多了,上次像四十多岁的!”李导赶忙解释:“三十出头,三十出头……。”听罢,我在旁边忍俊不禁。准备好录音笔,拿出采访提纲,我们的聊天就这样开始了。

精鹰故事:听王总(精鹰传媒董事长)说您刚毕业时在精鹰传媒工作过半年,后来辞职北漂了。
 
 

李飞:嗯,精鹰传媒是我工作过的第一家公司,王总自然就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老板。那时候,意气风发,拿着在大学拍摄的一些作品就去公司面试了,大家也都还挺喜欢的,然后就顺利加入公司了,做了导演,主要就是负责珠江小姐的拍摄任务。

后来,总觉得自己处在一个“温室”里,想去外面闯荡闯荡,现在回想起来也就是所谓的追梦吧,我记得当时王总每次见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对你有信心,各种场合各种说(笑)。

 
精鹰故事:北京不太好混吧,公司好多同事都有这样的经历,各种事,各种苦。
 

李飞:那确实,我记得当时到北京后,租了个地下室,200块钱一个月吧,然后去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北京电影学院,一个是天安门(笑),晚上跟朋友喝完酒,来到毛主席老人家的画像前,大喊道:“我一定要在这里闯出一片天地来!”朋友听罢大笑道:“一听就是刚毕业的!”。

后来,白天就在网吧发简历找工作,然后等电话,所以有时不敢在地下室里待太久,因为那里信号不太好,然后就去各个公司面试,晚上再回到地下室里。

 
精鹰故事:面试是不是碰壁很多次?
 
李飞:我记得当时有个广告公司的老板在看完我的大学作品后,正好是下班的时间,我跟他一起坐电梯下楼,电梯里,他很直接的跟我说道:“就你现在的这些作品,还敢来北京混!?”那神情,那姿态,我现在一闭眼就能想起。
 
精鹰故事:您当时一定很受伤吧?
 
李飞:还好吧,因为当时满脑子想的就是一件事,就是先活下去,所以有时我还是挺喜欢被虐的感觉的(笑)。后来去了一家传媒公司,做的是摄影助理,说白了就是民工的工作,整天跟在摄影师后面,缠灯线,整理设备箱什么的。
 
精鹰故事:从一家公司的导演变成另外一家公司的民工,这落差还挺大的。
 
李飞:嗯,不过年轻嘛,冲劲儿也足,那时活着最重要,虽然一个月只有800块钱(笑),不过后来这家公司濒临倒闭,要裁减人员,我就被遣散了,当然也没有什么遣散费,就连一百块都不给我(笑)。那能怎么样呢,就继续找工作呗。
 
精鹰故事:看来北京那边竞争挺大的,连您都被裁员了。
 
李飞:竞争大要带引号哦,我想所有去过北京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很多都不是业务方面的竞争,你懂哈。所以后来还是回到了广州,相对于北京,这边的人会更务实,更单纯,只要你够努力,够拼搏,你总会得到你想要的,所以有时我就在想,这就是为什么当时拼了命的想考中央美院,后来却来到了广州美院的原因吧。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精鹰故事:嗯,那您回到广州后,怎么一步步的又重新做回导演了呢?
 

李飞:简单来讲,就是珍惜每一次的拍摄机会,宁可投入全部的成本,也不能影响出品质量,因为影片的质量就是你的品牌,拍砸一条,可能好几年都翻不了身(笑)。

当然也要感谢一些前辈,包括精鹰传媒,大家愿意带着你玩儿,给你机会。这期间,拍了一些市场认可、客户认可的作品,然后慢慢有了自己的圈子,口碑传了出去,大家
都愿意找你。

(以上为李导早期的作品)

 
精鹰故事:后来就认识了刘总(精鹰传媒副总),对吧?能讲一下您和刘总之间的故事吗?
 
李飞:哦,不,刘总可不是后来才认识的,我在精鹰传媒工作的时候,我们就是很好的朋友,这些年一直在关注彼此的成长,后来随着精鹰传媒的业务扩展,刘总带团队来到了广州,我们之间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合作的第一部片就是南方少儿频道的宣传片,后来还获了奖(笑)。

再后来,我们陆续合作了《爱梦想,做自己》,《初恋的感觉》,《非凡人生》等作品,更加肯定了彼此的重要性和互补性,简单来讲,一个人能力再强,也是需要团队支持的,对吧。精鹰,就是我需要的团队,它的包容性,它的整体性,都是我需要的。我记得当时我们在火锅店,吃着羊肉,喝着红酒(笑,就把这事定下来了,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做一拍即合的感觉。

(以上为李导与精鹰传媒合作的作品)

 
精鹰故事:嗯,成立了精鹰-李飞导演工作室,那您能聊一下您和刘总今年的规划吗?
 
李飞:整体来讲就是,我们致力于研发自己的产品,不过这个概念要分两部分理解,一个是带着研发的态度去服务客户,第二就是要做自己的出品,比如网剧,网络大电影,甚至院线电影。因为在这个遍地都是导演、遍地都是影视公司的时代,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所以我们就在想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呢?简单来讲,我跟好多客户或者非专业人士聊过,他们对于影视的看法和观点,甚至眼界、高度,都是非常到位的,小到影片创意,大到电影的推广营销等。

所以,我个人的体会是,在这个信息极度透明甚至有点泛滥的时代,创作与执行的统一就显得更加的可贵和难得,再者,随着科技的发展,影视的门槛越来越低,你要知道当年我们的梦想就是可以拍胶片,不过现在是数字时代嘛,胶片被淘汰,所以质量的参差不齐就成必然了。

 
精鹰故事:所以我们的优势就是创作与执行的统一性,整体性。
 

李飞:嗯,可以这么简单的理解吧,但这可不同于什么所谓的一条龙服务哈(笑)。因为我们是有真正的核心团队驻扎在这里的,大家其实是生活在一起的,相互了解和促进,因为现在比较流行临时搭班子嘛,你懂哈。所以我们也同时具备了一定的稳定性和时效性。
(以上为李导与精鹰传媒合作的其他作品)

 
精鹰故事:嗯,听同事说您和刘总正在操作一个网络大电影的项目,好像是关于夜店的?
 
李飞:嗯,可不是你们想象的那种题材啊(笑)。不过目前正在剧本创作的阶段,编剧小组每天都会进行一些相关人物的采访,从他们身上去发掘出我们大家感同身受的故事,回头还要带大家真实的去体验一下,跑遍整个广州的夜店,走进人物的世界,身临其境地感受他们的生活。创作始终还是要走出去的,虽说现在是一个快餐时代,但从前辈们身上学到的创作态度还是要坚持的。
 
精鹰故事:嗯,不过这样的创作过程听起来好像还蛮奢侈的。
 
李飞:还好吧,创作本来的样子就该如此。
 
精鹰故事:我指的是去夜店的费用(笑)。
 
李飞:好吧(笑)。
 
精鹰故事:那我们期待您的大作
 

李飞:一定的哈。

【后记】

那天,采访结束后,李导带我们来到影室,他一部部地播放着他的作品和幕后拍摄纪录片,能看出他的意犹未尽和兴致盎然。

纪录片中,不同时期的他,身材时胖时瘦,但对于专业的追求和梦想的坚持却从未改变,画面中的他不断地做着沟通和指导工作,肢体语言极其丰富,完全沉浸在影像的世界里。

或许,正如他所说,在这个遍地都是导演的时代,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所以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更多精彩